`1、藩镇割据势力的联合绞杀天成配资
黄巢失败是在各路藩镇的合力之下,导致的失败。各路藩镇之所以如此卖力地攻打黄巢,倒不是为了什么李家王朝,而是为了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。攻打藩镇的已经不是什么中央军了,而是由这些各路藩镇组成的。
黄巢起义历经十年,辗转15000公里,但其在江淮地区,游刃有余,但一到了黄河流域,明显感觉抵抗势力的越发强大。
黄巢的最大敌人当然是唐庭,但也是那些拥有兵权的地方势力。这跟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时期的局势并没有多大差别。
这些藩镇,自玄宗时期就是朝廷的心腹大患。唐朝政府历代一直致力于解决藩镇问题,如德、代、宪等,军事打击,政治招抚都用了个遍,却无一不是失败而归。这些藩镇们早已连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。黄巢起义在江淮地区倒还游刃有余,但一旦过了淮河,进入河朔等地区,阻力明显增大,因为藩镇的核心力量就在这些区域。
展开剩余77%黄巢占领了长安之后,僖宗西逃。这个时候的僖宗手上已经没有兵,只得诏令镇东、太原、代州等节度使各发本道兵并赴京师讨伐黄巢。并以郑畋为统帅,统领西部军马,与泾原、秦州、包延、夏州等节度使共伐黄巢。这个时候,其实就是节度使们联盟和黄巢决战。
黄巢最终失败于这些节度使之下天成配资。
而这些藩镇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,在唐王朝灭亡之后,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王国
,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地区。中国历史常常把唐朝和五代十国联系在一起,是因为这些五代的君主们大多跟唐朝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2、军事战略的失误
占据了长安,这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胜利。但要守住关中,那确实是很困难的。
先是后勤保障问题。长安的粮食运输,一直靠的是漕运。而黄巢进到长安以后,老百姓流离失所,农业生产严重受损,黄巢并没有大力地恢复农业生产。而漕运被断,从山西运来的粮食也被王重荣所拦截。
几十万大军困守长安,后勤保障困难。就算敌人不进攻,时间一久,黄巢大军自己就崩溃了。
再则是黄巢的军事行动失误。黄巢攻下长安之后,居然没有大的动作,任由唐僖宗西逃而不派主力追击。僖宗西逃的时候天成配资,有三万老百姓因为痛恨唐僖宗,跟在后面去追击。而黄巢居然没动,而是呆在长安城里谋划着当皇帝。
而黄巢居然在长安呆了两年多,任由僖宗各方调动和部署,最终把自己落了一个困兽之斗。北面唐弘夫人、王处存;东面王重荣;西面李孝章、拓跋思恭;还有朱枚、郑畋。还有那战斗力极强的沙陀李克用。黄巢是生生把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中。
黄巢经受不住各路大军围困和后勤保障之苦,就离开了长安。这个时候黄巢的军队尚有接近20万,仍然具备相当的实力。
黄巢派出孟凯攻打陈州,孟凯没有打下来,反而战死。黄巢大怒,亲自攻打,围困陈州数百天。这数百天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,失去了先机。等到了各路节度使做好了调度,再次合力来攻,黄巢已经无力回天了。
3、失去老百姓的拥护
黄巢本人并非贫苦家庭,而是以卖盐为生,这在古代属于一个国家管控的行业。黄巢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,但是说其家富裕还是没问题的。而黄巢本人也参加过科举考试,虽然没有考上,但也说明其具备文化水平的,不然也写不出那几首脍炙人口的诗句。
唐末,政治腐朽,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这样的情况下黄巢举起义旗的时候,响应者甚多,最多时候,众至百万。这些人自然是最底层的穷苦大众,他们跟着黄巢就是想有口饭吃,想要活下去。
但实际上,黄巢并没真正地为大众的呼声而奔走。
黄巢第一次撤离长安城,唐军入城大肆烧杀抢掠,乱成一锅粥。黄巢夜宿灞上,听说官军已乱,于是率领大军回师攻城,官军大败。但黄巢进城之后,不但不安抚百姓,反而又对刚刚受到暴行的民众施行大屠杀。
有人说,民心这个东西很虚,你成功了就能得到,失败了就无人响应。
其实不然,黄巢代表的其实就是底层人民,如果得不到这些人的支持,失败其实不远了。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就约法三章,朱元璋进入南京首先做的是安抚百姓,而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一步是拷饷,这些行为与成败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。
黄巢大军在进长安城的时候,黄巢得力助手尚让一再告谕市民说:“黄王起兵,本为百姓,非如李氏不爱汝曹,汝曹但安居无恐。”但这只是昙花一现,并不长久。当黄巢没有粮食的时候,以百姓为军粮。他还制造了巨大的石磨,把人放进去碾成肉渣,充作军粮。如此行径,又如何能够夺取天下?
发布于:天津市嘉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